营商环境“五维优化” 企业创新跑出“嘉速度”
嘉兴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通过“一件事”集成改革,605户个体工商户成功转型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过去的2至3年,缩短至最快25个工作日;重点平台企业营收同比增长5.7%……在7月31日召开的嘉兴市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海峰向媒体通报了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这背后,是嘉兴以“五维优化”为抓手,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营商环境的最新成果。
智慧赋能
外资登记实现“零跑动”
嘉兴持续简化经营主体“出生证”与“身份证”办理流程。企业信息变更、迁移登记、“个转企”、股权转让等“一件事”套餐全面推行,实现“一网通办、材料复用”。今年已高效办理“个转企”605户、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1213户。
今年,嘉兴市场监管部门推出提升外资企业登记便利度,推动实施名称转让登记,持续优化证照导办机制等多项举措,4月成功办理首例企业名称转让登记,为盘活企业名称资源,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供新路径。
更值得关注的是,外资企业登记便利化取得突破性进展——5月28日发出首张外国自然人全程网办营业执照。依托市场监管与出入境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外资登记彻底告别“来回跑”。
破除壁垒
为公平竞争“清障护航”
嘉兴以制度刚性捍卫市场公平。通过出台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抽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机制,今年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审查拟由本级政府出台或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的政策措施共101件。
针对招投标、政府采购、产业补贴等易发问题领域,开展全市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专项行动及第三方评估抽查。刀刃向内的审查机制,有效拆除了妨碍统一市场的“隐形门槛”。
创新加速
专利授权驶入“快车道”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运行,为创新主体注入强劲动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发明专利预审实现“一网通办”。自开展专利预审工作以来,已受理发明专利快速预审申请2116件,其中通过预审进入加快审查通道1111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627件,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原来的2至3年缩短至最快25个工作日,有效提升创新主体专利获权速度。截至目前,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615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4.5件,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2989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3.3件,均居全省前列。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以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为契机,强化资源整合,推动标准化服务水平从基础支撑向创新引领转变。海宁、平湖、南湖、秀洲在国家标准化试点方面持续挖掘新项目,海宁积极开展国家建筑垃圾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平湖物业服务、南湖电网绿色智慧供电服务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秀洲智能床生产制造全流程标准化试点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精准滴灌
大小主体共育“生态雨林”
嘉兴构建了立体化经营主体培育体系。平台经济蓬勃发展,上半年重点平台企业营收超310亿元,同比增长5.7%。医药产业创新突破,成立全国首个核医药专委会,发布《放射性废弃药品处置规范》团体标准,创设放药产业“一类事”技术服务场景。
嘉兴“大企帮小店”专项行动促成85家龙头企业与7455家小店结对帮扶,在全省率先成立的个体工商户学校,更搭建起“培训—竞赛—招聘”全链条赋能平台,今年已提供岗位超12万个。
刚柔并济
“综合查一次”减扰增效
全面推行“市监综合查一次”,深化跨条线、跨层级融合检查,破解多头重复检查、低效过度检查等问题,涉企检查户次较2024年降低52.14%。市场监管部门以民生领域执法“铁拳”行动、“执法亮剑护民”等专项行动为抓手,对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同时,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周海峰在发布会上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聚焦经营主体关切,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精准的服务,全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嘉兴成为近悦远来的发展热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